很多毛爸媽會問 : 「我們家寶貝好像很健康,還需要打疫苗嗎?」
其實疫苗不只是「保命針」,更是最重要的預防防線!
這一篇帶你一起搞懂:
常見的迷思與誤解

迷思1:我們家毛孩都不出門,應該不用打疫苗吧?
正解:病毒可能會跟著鞋子、衣服進到家中,室內毛孩一樣會有風險!
迷思2:疫苗是有生病時才需要打的嗎?
正解:寵物疫苗是為了預防疾病而施打的,打疫苗的目的是讓寵物身體產生抗體,在接觸到疾病時,可以有效抵抗病毒,降低生病的風險。
迷思3:打過疫苗就不會生病了?
正解:寵物打疫苗後不會保證完全不生病。
疫苗的作用是提供免疫力,降低感染特定疾病的風險,但並非所有疾病都能透過疫苗預防。
迷思4:成犬/成貓還需要打疫苗嗎?
正解:成年毛孩仍需定期補強,部分疫苗(如狂犬病)
法律也規定需每年接種一次。
為什麼要打疫苗?

寵物施打疫苗是為了預防致命且高度傳染性的疾病,就像人類接種疫苗一樣,可以降低感染風險,即使不幸感染,也能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,甚至可以挽救生命。
①預防致命傳染病:
許多寵物傳染病,如貓瘟、犬瘟熱、犬小病毒等,具有高傳染性和高致死率。 疫苗可以幫助寵物產生免疫力,降低感染這些疾病的風險,即使感染,也能減輕症狀,提高存活率。
②降低疾病傳播:
疫苗不僅保護接種的寵物,也能夠降低疾病在群體中的傳播。 當足夠比例的寵物接種疫苗後,就能形成群體免疫,保護那些因年齡、健康狀況不適合接種疫苗的個體。
③保護自身和群體健康:
疾病的傳播不僅限於同種寵物,有些疾病還會跨物種傳染,如狂犬病。 接種疫苗可以保護寵物,同時避免將疾病傳染給人類或其他動物。
疫苗最佳施打時機

寵物疫苗的施打時機取決於動物的年齡和疫苗種類。
幼犬幼貓通常在6-8週齡開始接種第一劑疫苗,然後每隔3-4週補強一次,直到16週齡左右。
成犬成貓則需要每年進行核心疫苗和狂犬病疫苗的補強注射。
幼犬幼貓的疫苗接種時程:
第一劑:: 建議在6-8週齡時施打,但需注意,若幼犬/幼貓未滿6週且沒有母乳餵養,則需先進行抗體檢測再決定是否施打,且可能需要使用「死毒疫苗」。
第二劑: 第一劑施打後,間隔3-4週再進行第二次注射。
第三劑: 通常在14-16週齡時進行,完成基礎免疫。
年度補強: 在完成基礎免疫後,建議每年進行一次核心疫苗和狂犬病疫苗的補強注射。
成犬成貓的疫苗接種時程:
核心疫苗: 通常每三年補強一次,例如犬瘟熱、犬腺病毒、犬小病毒等。
狂犬病疫苗: 每年施打一次,以符合台灣防疫規定。
非核心疫苗: 例如鉤端螺旋體疫苗,通常每年施打一次。
具體施打建議:
建議諮詢獸醫,根據寵物的年齡、生活環境、健康狀況等因素,制定個別化的疫苗接種計畫。
疫苗接種後,應密切觀察寵物的反應,若有任何不適,應立即就醫。
–
想了解自家毛孩需要打哪幾種疫苗嗎?
歡迎私訊我們,或來院內諮詢醫師![]()
地址:新北市板橋區金門街306號1樓之一
聯絡電話:(02)-8687-3377
官方LINE : @a0286873377
喜歡這類實用資訊的話 記得「按讚+分享+留言」
也可以告訴我們你想看的主題唷~
–



